上海穿越者户外俱乐部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微信登录

微信扫一扫,快速登录

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

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

搜索
 
查看: 928|回复: 1

人造肉,大家敢不敢吃呢?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1-7-12 13:1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人造肉,大家敢不敢吃呢?

设想将来的某一天,那些被炭火烤得嗞嗞作响的牛排可能不是来自牲畜身上,而是实验室培养出来的。汉堡包里的牛肉,也是来自实验室的“人造肉”,你敢不敢吃呢?
  荷兰科学家日前宣称,第一个人造牛肉汉堡将会在一年之内问世。
  肉类在动物体外生长
  对于一些科学家来说,研制出人造肉又叫“试管肉”一直是他们几十年来的梦想。在美国以及欧洲的大学里,研究人员正致力于实验室培养肉,也就是所谓的人造肉的开发,他们的目标就是要研制出品相和味道都和天然肉非常接近的人造肉。
  荷兰科学家日前宣称,第一个人造牛肉汉堡将会在一年之内问世。他们正在研制利用动物的细胞组织,直接在实验室中培养出一种“试管肉”,完全摆脱了饲养和屠宰动物的传统肉类生产方式。科学家宣称,他们需要一位“勇士”成为第一位试吃志愿者。
  荷兰科学家研发的是一种人造牛肉,让肉类在动物体外生长。首先从牛的身上抽取10000个干细胞作为“肌肉母细胞”,然后将其放在培养液中生长,在实验室中繁殖到原来的10亿倍之后就能得到人造肉。这种人造牛肉有着和天然牛肉差不多的肌肉组织。
  这些人工培养出来的肉类可以被用来制作成肉类食品。据科学家介绍,这种用人工
起重链条制造出来的人造肉可以保证绝对干净,从根本上杜绝疯牛病以及口蹄疫等病毒感染,而且还可以加入有益人体健康的成分。若能普及,很多动物也可以免受被宰之苦。
  人造猪肉引不起食欲
  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是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生理学教授马克·珀斯特。珀斯特说:“在未来几十年内,全球人口的迅猛增长将让肉类供应愈来愈紧张。因此,人造牛肉、人造鸡肉和人造羊肉将成为未来的标准
科美葫芦肉制品。人造肉将会是唯一的选择。我们试图向世界证明,我们能从试管中造出肉来。现在急需一名“勇士”来试吃这种人造肉。如果找不到志愿者的话,我就只有自告奋勇了。”
  珀斯特教授的一位同事说道,“我们在吃汉堡的时候,不会去想‘我吃下去的是死牛肉’。人们已经和食物的原料离开得很远了,因此让他们接受培养出来的人造肉应该不会太难。”
  不过就算最初的人造肉尝起来和天然肉有些差异,科学家们还是坚信民众很快就能适应,特别在他们没有选择的情况下。
  早在2009年,荷兰
yale hoist大学的科学家们就采用耶鲁葫芦培养出了人造猪肉。不过他们承认,当时的人造猪肉并不怎么引人食欲。因为人造猪肉的颜色是灰色的,而其肉质和鱿鱼相似。
  人造肉解决食物短缺
  美国科学家莫里斯·本杰明逊十年前就已经能在实验室里培养金鱼的切片组织了,他表示:“日趋明显的是,地球上的人口不会减少,但食物却可能会出现短缺。我觉得人类应该要意识到这种可能性:我们再也不是生活在天堂。”
  荷兰科学家预测,在未来几十年,世界人口的增长将导致传统养殖牲畜肉类供应无法负荷,而人造肉的出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。因此他们表示,实验室培养的牛肉、鸡肉和羊肉未来会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,而由人造牛肉制成的汉堡包也会司空见惯。
  根据预测,到2050年,肉类和乳制品的消费将翻一番。科学家
cm hoist指出,全球化趋势使这项研究比以往变得更有意义。珀斯特教授说:“大家都喜欢吃肉,而且在未来40年里,肉类消费量将增加一倍。在我看来,肉类消费已经到达极限了,如果想要提高目前牛和猪的生产效率,那么就必须探索在实验室培养肉类的可能性。”
  人造肉抑制全球变暖
  荷兰目前在研发人造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,荷兰政府已经投入150万英镑支持这一项研究。参与此项目的科学家相信,食品革命能够帮助解决食品供应问题,而人造肉仅仅是“食品革命”的第一阶段。
  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研究者计算得出,10个干细胞能够在2个月内生产出50000吨的人造肉。
  牛津大学一项研究发现,实验室培育人造肉,相比起传统农业,将减少35%-60%的能耗,节约98%的土地,减排80%-95%的温室气体。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,全球牲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20%,超过全球汽车排出的温室气体总和。如果人类不再饲养牲畜和禽类,全球变暖问题将得到缓解。

发表于 2011-7-12 18:37 | 显示全部楼层
此帖仅作者可见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站点统计|手机版|小黑屋|上海穿越者户外俱乐部 ( 沪ICP备12047122号 )

GMT+8, 2025-5-6 18:08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